三寶佛指的是 釋迦牟尼佛(中)、藥師佛(左)、阿彌陀佛(右)
三者。釋迦牟尼佛,梵名 Kya-muni,巴利名 Sakya-muni。意即釋迦族出身之聖人。又作釋迦文尼、奢迦夜牟尼、釋迦牟曩、釋迦文。略稱釋迦、牟尼、文尼。意譯作能仁、能忍、能寂、能滿、度沃焦,或梵漢並譯,稱為釋迦寂靜。又稱釋迦牟尼世尊、釋尊。即佛教教祖。其稱號之原由,見於佛本行集經卷二十觀諸異道品、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十、阿毘曇八犍度論卷三十
等。
佛祖為北印度迦毘羅衛城(梵 Kapila-vastu)淨飯王(梵 uddhodana)之太子。該城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里克( Tilori-kot)附近,拉布提河( Rapti)東北。國土面積約三二○平方里,為憍薩羅國(梵 Kosal)之屬國。其時北印度實行貴族共和制度,該處分成十個小城邦,由十城中選出最有勢力之城主為領導者,淨飯王即當時共和國之領袖。母摩耶夫人(梵 M y)為鄰國居利族天臂城(梵 Devadaha)主之女。摩耶夫人將分娩之前,依習俗返娘家天臂城待產,途中於藍毘尼國(梵 Lumbin)小憩,即於無憂樹(梵 a oka)下產子,即是釋迦牟尼佛。其母在分娩七天後過世,因此,佛祖是其姨母撫養長大的。十九歲納妃,二十九歲乘車出遊,見衰病者及死者後,深悟世間生老病死之無常,遂有意出家,其間更經過六年的苦行修道,最後在畢羅樹下頓悟成道,故該樹又被稱為菩提樹。農曆四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佛的聖誕,各地寺宇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儀式,因相傳佛祖誕生當日有九龍吐水為其洗浴。
阿彌陀佛,梵名 Amita-buddha,西藏名 Dpag-tu-med, Dpag-yas。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。又作阿彌多佛、阿弭跢佛、阿弭嚲佛。略稱彌陀。梵語 amita,意譯無量。另有梵名 Amityus,音譯阿彌多廋,意譯無量壽;梵名 Amit bha,音譯阿彌多婆、阿彌嚲皤,意譯無量光。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,據鳩摩羅什譯之《佛說阿彌陀經》載:「從事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隬陀。……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,無所障礙,是故號為阿彌陀。……彼佛壽命及其人民,無量無邊阿僧祇劫,故名為阿隬陀。」阿彌陀佛為最廣為人知的佛陀,也成為庶民社會及佛教徒禮敬佛菩薩的用語。其誕辰為農曆十一月十七日。
藥師佛,梵名 Bhai ajyaguru,音譯作鞞殺社窶嚕。又作藥師如來、藥師琉璃光如來、大醫王佛、醫王善逝、十二願王。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。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,曾發十二大願,願為眾生解除疾苦,使具足諸根,導入解脫,故依此願而成佛,住淨琉璃世界,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。此佛誓願不可思議,若有人身患重病,死衰相現,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,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,燃四十九燈,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,其人得以蘇生續命。藥師佛的誕辰為農曆九月廿九日。